每逢佳节,中国人的饭桌上总少不了白酒。临近中秋团圆佳节,白酒市场一片繁荣景象,人们为过节送酒操碎了心。喝白酒这么多年,你知道白酒起源于哪个年代吗?作为与世界名酒威士忌、白兰地齐名的蒸馏酒,不知道白酒的历史起源太不应该了,赶紧来看看吧!
关于酒的起源,有大概三个说法,第一个是猿猴造酒。古猿将采摘多余的果实藏于山洞,久而久之,果实腐烂,被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发酵形成酒浆。这个事在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;第二个就是仪狄造酒。这是最通行的说法,在《战国策》中就有记载仪狄“作酒而美”的事情,其中还讲了酒的强大诱惑力和“不戒酒必亡国”的警告;第三个是杜康造酒。这个说法多流行于文人和民间,最著名的是曹操的《短歌行》的那句诗“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”
酒的起源众说纷纭,但中国酿酒起源于农业生产,这是目前最为科学的结论。酿酒需要酿酒原料和发酵方式,因此酒的酿造与农作物、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。从朝代的更迭,每一次人类的进步,都能够通过酿酒体现出来。
商朝时期
商人使用曲糵酿酒,并根据曲与糵的不同发酵功能,酿制出“酒”与“醴”两种酒类产品。中国最早的配制酒出现在商朝,当时叫作“鬯”。“鬯”酒属于高端酒,一般用于祭礼、占卜以及其它重大场合。
周汉时期
直到周朝,农业生产富足,谷物酿造的酒便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“清”酒,一类是“白”酒。到了汉代,“醴”逐渐淡出酒界,汉代酿酒者把主要精力用在制曲方面,同时出现了九酝法酿酒,开始寻求酿出度数较高的酒品。
汉代的配制酒,使用的香料逐渐多起来,因而以香料命名的配制酒广泛使用,其中有椒酒、桂酒、柏酒、菊花酒、百末旨酒等等,都属于配制酒。自从汉武帝打通西域之后,中原人才开始见识葡萄酒。
魏晋时期
魏晋南北朝时期,饮酒变成了一种社会上很普遍的行为,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,饮酒都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同时酒的品种也在大量地增加,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对当时各种酒制曲酿酒技术进行了经验总结,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工艺学著作。
书中记载了酃酒、鹤觞酒、河东颐白酒、九酝酒、秦州春酒、朗陵何公夏封清酒、桑落酒、夏鸡鸣酒、黍米酒、秫米酒、糯米酒、粱米酒、粟米酒、粟米炉酒、白醪、黍米法酒、秫米法酒、当粱法酒等酒的酿造方法,由此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酒。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“复酿”技术令酒精度数提高到了4—5度,使口感大幅度提高,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业界标志。
唐朝时期
唐代的盛世,为中国酒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。唐代的成品酒分为生酒和烧酒,即酿造过滤后的酒和经过烧法加热处理的酒。此时的烧酒还并不是白酒。同时唐人酿出了琥珀色的酒,人们称之为黄酒。
唐代时,中原地区才开始酿造葡萄酒。唐代是我国配制酒强势兴起的时代,唐代的配制酒以米酒为酒基,串入动植物药材或香料,采用浸泡、掺兑、蒸煮等方法加工而成,从唐朝开始,药酒成为中国配制酒的主导产品。
宋朝时期
宋代则是使成品浊酒的酒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,使宋酒出现了“劲”、“辣”、“辛”、“烈”等词汇,说明中国发酵酒的酿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
元朝时期
元朝,中国酒全面进入黄酒阶段,米酒的黄色形成,是中国发酵酒的质量转换标志。元朝老百姓已经直接把自己酿制的蒸馏谷物酒叫做烧酒,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白酒。
明清时期
明清人士一般通称谷物蒸馏酒为“烧酒”,或称“火酒”,即现代人所说的白酒。民间又有“烧刀子”、“老白干”等俗语称谓,明代的烧酒承接了元代工艺,而且一直在进步。中国烧酒发展到明清时期一共出现了京城烧酒、汾州烧酒、南方烧酒、贵州烧酒,还有从老窖酿出来的川酒。逐渐取代黄酒成为中国酒类主导产品。
现代时期
现代的白酒酿造技艺大多传承了古代的酿酒之法,更是在蒸馏技术上实现了几次质的飞跃。从建国初期的仅有浓、酱、清三香,发展到现在的12大白酒香型品类。当下,酒已成为中国文化、中国民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更是华夏文明五千年所诞生出的智慧结晶。
白酒源远流长的原因,除了酒的甘甜口感,更重要的是人们在酒中体会到了人生百味,回味自己历经风雨的浮沉人生,让酒不仅是一种饮品,也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。
网址:www.huaxiaguojiu.com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国粹苑B座3层
邮箱:hxgj@bjhxgj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