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是怎样以酒养生修德的?

文章来源:华夏国酒 发布时间:2020-05-12 14:28:40 阅读数:2504

《诗经·豳风》有载:“十月获稻,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”,即十月收割了稻谷,用稻谷酿成春酒,用来求得长寿。可见,古人把饮酒当成了养生长寿的一种方式,只要饮对了,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。那么,古人是怎样以酒养生修德的?

古人是怎样以酒养生修德的?

古人饮酒三“不”原则

1、不过量

古人饮酒,遵循“温克”。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:“人之齐圣,饮酒温克。”也就是说,聪明睿智的人,懂得饮酒要克制,保证自己不过量、不失言、不失态。

“三爵不识”也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。换句话说,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,喝完三爵,就应该很自觉放下杯子,退出酒筵。三爵,就是《论语·乡党》中所说的“惟酒无量不及乱”的意思,也就是适量,量足就好了。

2、不空腹

中国有句古语“空腹盛怒,切勿饮酒”,认为饮酒必佐佳肴。孙思邈的《千金食治》里也说到勿空腹饮酒。

因为酒进入人体后,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,肝脏在分解乙醇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,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,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,造成肌理失调、肝脏受损。因此,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或水果,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。

3、不混饮

我国自古就有“酒不混饮”之说,宋代陶谷在《清异录》中就说“酒不可杂饮。杂之,善酒者亦醉,乃饮家所忌”。多种酒混饮,不仅容易醉酒,而且不同原料之间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,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,易危害人脑神经等健康。

此外,酒也不能同茶一起饮用。据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“酒后饮茶,伤肾脏,腰脚重坠,膀胱冷痛,兼患痰饮水肿、消渴孪痛之疾。”可见酒后饮茶对肾脏确有损害。

古人是怎样以酒养生修德的?

古人饮酒有四“德”

古人饮酒讲究“三”不原则,也注重“酒德”,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保持一定的风度。关于“酒德”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追溯到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,古人总结了前人经验,讲求饮酒必须要有德行,不能像纣王那般“颠覆厥德,荒湛于酒”。

以下是古人关于“酒德”的四个要求,出自《尚书·酒诰》篇,其中已经提到,酒虽是重要之物,但当时的统治者已经能够明白饮酒要适可而止,不能影响个人与群体,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。

1、饮惟祀

饮惟祀指的是祭祀时方可饮酒,这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崇尚祭祀的文化有关,祭祀饮酒代表着敬畏与高兴之情。

2、无彝酒

无彝酒是指不能经常饮酒,平常少饮酒,以节约粮食。因为酒是粮食发酵酿造而成的,古代时农业技术不发达,粮食生产受限制,而粮食是生存的根本,一切先以满足人们生存需要为主。只有在粮食较为富足的时候,才可用来酿酒。

3、执群饮

执群饮,执是禁止的意思,意思就是禁止民众聚众饮酒。

4、禁沉湎

禁沉湎,是指禁止饮酒过度,避免产生沉迷心理,进而影响心智与身体健康。

《怀里春秋》中,林超先生也提出了关于“酒德”的六字箴言,即“逸、和、友、敬、雅、节”,意思大致是,饮酒是为了助兴逸乐、怡情养性、与朋友沟通感情,交流思想,融洽人际关系,但一切饮酒都应有度,拒绝粗俗与沉迷饮酒的行为。

古人是怎样以酒养生修德的?

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,蕴藏着古人饮酒的智慧,饮酒不该是酒精与肉体的搏斗,而是人与灵魂的交融。古人饮酒强调原则与酒德,养身又养心,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,如今人们饮酒也应做到“饮”有格,“酒”有品,“人”有量,“醉”有度。

<<上一篇: 大曲坤沙酱香酒... 下一篇: 为什么很多酒友...>>
网址:www.huaxiaguojiu.com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国粹苑B座3层 邮箱:hxgj@bjhxgj.net

Copyright © 2019 - 2024 huaxiaguoji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0985号-5